有两种标志性事物最能体现一个地区历史文化,并且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走样,一是建筑,二是饮食。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,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的是岁月的划痕。如果说建筑是沉默者,无声无息但与日同在。那么饮食便是历史的传声筒,千年不变的老配方,我们一同品尝那个时代的味道,一起吐槽当年食客的品味。既然我们开篇讲历史,就要说说有些年头的菜品。今天挑战我们味蕾的是来自安徽的栏杆牛肉。
栏杆牛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的特产。栏杆牛肉据说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栏杆牛肉的陈氏传人祖先,据传是唐代宫廷御厨。安史之乱时大将郭子仪平叛有功,唐朝皇帝除了与郭子仪结为儿女亲家外,还赏赐郭家一位陈姓宫廷御厨,而这位陈姓御厨就是现在栏杆正宗牛肉传人的祖先。后来,陈姓御厨师的后人随郭子仪的后人辗转迁移到栏杆定居。自此,栏杆牛肉才得以发展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,真正发展起来而被消费者公认的时间只有100多年,已故的陈鼎金做出巨大的功劳。掌握此门技艺与秘方的陈氏传人,传男不传女,总是由父辈口身相传,不形成任何文字记载,因而有较强的神秘色彩。
栏杆牛肉色泽红亮,口味醇正,烂而不腻,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、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。能做出如此美味并非简单易事。栏杆牛肉选用一至三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,经过宰、泡、搓、洗、漂、卤、晾等工序,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贵中药,最后通过一道特殊工序使每一味都能渗透肉中。科学的配方、不打折扣得制作,使得栏杆牛肉美不负名。此种地方名吃,不适宜在家自行烹制,所以说,想要了了此愿,不如亲自来安徽走一遭吧!